• 介绍 首页

    忠犬攻略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57节
    Backup site:https://i.powenxue.com
      第41章
      一连五天快马赶路,在韩菀都渐渐开始适应过来的时候,抵达缙都。
      她先去拜访魏其。
      古老的嵇侯府重现辉煌,高巍古朴的宏阔府邸,门庭车马络绎,家人精神抖擞,一派繁荣鼎盛。
      魏其在正厅见了韩菀,他目光炯炯威仪逼人,更显姿态风流。
      韩菀含笑:“贺魏伯父。”
      魏其哈哈大笑,他也不废话,寒暄几句后,便直接领韩菀去面见缙王。
      缙王很年轻,相貌堂堂,他对这次翻盘的功臣之一甚是和蔼,勉励过,当场颁下王诏。
      栾邑矿脉归属韩氏,十年内免一切税赋。
      韩菀谢恩。
      这趟缙都之行,完满成功。
      因郇都还有要事,韩菀没有久留,赴了魏其一个宴后,她明日即启程归郇。
      醒了酒,半下午了,韩菀索性也不理事了,轻松一点,剩下这小天的功夫,她干脆挑点人手。
      即便不看供述,郇都也必是细作渗透的头一个重灾区,韩菀回去就会发作,到时总号乃至府中肯定会清空一大批人。
      相对而言,缙国这边就好多了,将名单交给冯信,让他届时同时处理,韩菀就打算在缙国这边挑一些人手,好到时能及时补充总号和府里。
      这个不难,除了故土难离的一部分,很多人都愿意往高处走的。这趟跟着过去,就是主子的人,乐意者众。
      韩菀找了个借口,就在冯信的协助下挑起人了。
      这个过程顺利倒是很顺利,不过出现了一则插曲。
      起因是当初放在高垣君府的那几个眼线。
      高垣君府倒了,门客家人四散,仆役归公之后按流程重新典卖,冯信便遣人赎回眼线,很低调将人收拢回来。
      之前在矿脉争夺一事之中,他们也算有功,不过由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人暂时不好往明面上放,正好韩菀要挑人,冯信便将他们举荐过来了。
      韩菀欣然允纳。
      几个眼线过来叩头,韩菀叫起勉励两句,顺道问一嘴小杨氏,几人忙禀:“杨氏夫人再次接信后,日前已西归,在主子回来前几天动身的。”
      韩菀愣了愣。
      “再次接信?”
      是再次,不是又。今人说话习惯,第二次称“又”,用再次,一般是三次或三次以上的。
      她顿了顿:“这段时间,她接了很多信吗?”
      韩菀搁下茶盏:“一共几次,何时接的?”
      眼线一愣,忙禀:“共三次,都是郇国来的。”
      “第一封是……正月十七午间接的。”
      韩菀点头,这封就是杨夫人来信,第一次见小杨氏还提起过,她知道。
      “第二封紧随第一封之后,当天傍晚到的。”
      几个眼线也很莫名,对视一眼,“……小的们一直都以为,两封都是侯府那边的杨夫人来信。”
      所以没禀报。
      但不是,韩菀亲眼所见,杨夫人就写了一封信,来龙去脉都很清楚,不需要再补充的了。
      韩菀和侍立左右的穆寒冯信对视一眼,几乎是马上,她想起了给黄胜送了丹方之后的事。
      黄胜把丹方捂着,韩菀以什么筹码打动他知情者连高垣君府都寥寥无几。最起码己方的眼线是不知道的。她还以此推断,栗竺的眼线也该不知道。
      谁知正当她要一鼓作气送文书让黄胜明日上表的时候,栗竺非常及时地送出五成矿山,黄胜小人当即反复。
      实话说,栗竺的动作太及时了些,但凡他晚一天,情况也完全不一样的。而按照常理,他下午才去过一趟,这第二趟也实在过分着急了。
      且给出的筹码也恰到好处,非常精准地压过韩菀的丹方。
      韩菀当时还觉得,是他眼线布置得比冯信韩渠要深的缘故,所以能及时获悉内情和进展。
      当时情况也太紧急,并没空细细思索。
      只现在……
      她不禁生了疑。
      谁?
      这第二封信是谁给小杨氏的?
      这个通风报信者,……会不会就是她?
      韩菀抬眼:“你们知道这信是何人所送吗?”
      眼线们摇头:“小的们不曾碰触杨氏夫人的信件。”
      还轮不到他们接触。
      要问是否有人能知情,眼线想了想:“或许刘二知道。”
      这个刘二,是个门房,也是小杨氏的陪嫁,接信并往里送到正院的就是他。
      信在他手里过了一遍,若问或许知道的,只有他。
      “刘二已随夫人西归了。”
      “这样吗?”
      韩菀点点头,“好了,下去吧,收拾一下明日启程。”
      “是!”
      眼线退下后,韩菀也没心思看其他人,只让穆寒和冯信一起去,他做主即可。
      韩菀靠在凭几上
      ……假设真是小杨氏,那么,关键肯定是这封信,是谁,谁给她送的?
      栗竺。
      顺利成章就是此人,细想也不奇怪,韩菀和小杨氏不熟,但也知对方昔年私奔又远嫁,几番折腾,认识的人多不乏三教九流,人际关系很复杂。
      栗竺筹谋已久,瞄上栾邑矿脉也不知多早的事了,边界时有变动,他早早经营起来不出奇。
      分析是这样的,也很合理。
      但不知为何,韩菀莫名有些异样的感觉,一种隐隐的不安油然而生。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不过不管怎么样,这个问题暂无人解答,一切都只是假设的情况下,下结论为时过早了。
      回郇国再说。
      韩菀很忙,思索过后就暂搁到一边,开始处理其他事情,一直忙碌到亥初睡下。
      次日天蒙蒙亮,即启程返郇。
      冯信等人一路送出郇都地界,才不舍拜别。
      因为赶时间,韩菀照例没坐车,打马一路风尘仆仆,累当然是很累的,但当在十里长亭望见翘首等待的母亲弟弟的时候,韩菀大喜,精神大振之下连疲倦都一下子全消了。
      孙氏领着韩琮欢喜迎上来,韩菀翻身下马,她鬓发脸颊一层薄薄尘土,孙氏红了眼眶,“我儿辛苦了。”
      “哪里。”
      此行非常成功,韩菀体力上是有些累,但精神状态非常只好,神采飞扬。
      “阿姐阿姐,缙国是怎么样的?栾邑又是怎样的?”
      娘仨久别重逢,激动了好一阵子,才重新登车折返都城。韩琮十分想念姐姐,一上车就偎在阿姐身边说悄悄话。
      韩菀摸了摸他的脑袋瓜子,冬装卸下,换上薄薄的春衫,韩琮很瘦,痩得量身剪裁的衣裳看着都有些空,她一直知道弟弟瘦弱,但每年换季见了,总还忍不住心疼一番。
      她先细细问了:“前阵子倒春寒,有没有冻着生病?这阵子药膳你好生吃了没有?”
      韩琮乖乖回答,生了一次病,不过很快就好了,冷那几天孙氏没许他出屋子,药膳他都按照瞿医士嘱咐准时定量吃完了。
      那就好。
      希望弟弟身体真如瞿医士所言,仔细调养过这几年会渐渐好一些。
      姐弟俩这才凑在一起,窃窃私语说着这场出门的事,韩菀说得跌宕起伏,韩琮一时担心一时羡慕,时不时惊呼,孙氏含笑看着。
      她解了韩菀发髻,用湿巾抹去浮土,梳顺再重新绾起来。
      “这些日子,你姨母也时时念叨你,等回家歇过了,明儿去给你姨母请个安。
      “嗯。”
      韩菀应了一声,不过也不等明天了,她时间紧凑得很,回家梳洗一番后,趁着还没见暮色,娘仨套车又去了襄平侯府一趟。
      辎车辘辘,轧过内城宽敞的街道,另一头是繁华的朱雀大街,撩帘往了一阵,离开得久了,韩菀都有些想念。
      襄平侯府并不很远,半个时辰即至,侧门卸下门槛,辎车直入到二门下,被杨夫人乳母迎入正院。
      韩菀归城后头次过来,正院热热闹闹的,一众杨家女儿和幼子,小杨氏也在,再后面杨于淳也过来了。
      杨夫人很高兴,扶着韩菀的手,轻嗔:“你这一路风尘仆仆的,怎不歇歇,明日再来?”
      韩菀照例含蓄笑笑,和弟弟一起给杨夫人问了安,然后坐下。
      “这不也惦记她姨母吗?”
      闺女回来孙氏精神头极好,笑吟吟打趣几句,又叹:“她啊,就是太忙了,事儿多的很呐。”
      孙氏又骄傲又心疼:“现今天儿暖和了,我正好多领二郎去,好歹给多分担些。”
      杨夫人点头:“很该如此。”
      她又看韩琮,“二郎咳嗽可好起来了?”
      韩琮乖乖站起来,杨夫人严肃,他有些怯,“回姨母,都好了。”
      “那就好,快坐罢……”